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是“八八战略”实施20周年、杭州亚运会成功举办之年,特别是习总亲临金华考察调研,赋予金华“根据实情、发挥优势、扬长补短、再创辉煌”的时代使命,为金华奋进新征程把脉定向,八婺儿女为之沸腾、倍感振奋。作为金华的主城区、核心区,我们知恩感恩、知责尽责、知重负重,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认真落实中央和省、市、区委的决策部署,统筹推进三个“一号工程”和“十项重大工程”,锚定“1483”发展战略,较好完成了区十届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.0%,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.1%,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.8%、6.6%,全面完成省、市、区民生实事。
这一年,我们科学决策、一贯到底,越干越有信心。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、重大艰巨的发展任务,我们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。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,每月调度重点项目、重点工作,聚焦亚运协办、项目招引、城市更新、产业转型等大事要事,做到了谋一件、干一件、成一件。
这一年,我们担当攻坚、一线破难,越干越有劲头。面对发展新要求和群众新期待,我们坚持一线办公、一线协调,面对面听民声、实打实解难题,完成了紫金南街南延等一批群众呼声强烈的实事,做到了更有效率、更显担当、更见实效。
这一年,我们循法破局、一心为公,越干越有底气。坚持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各方面、全过程,强化法纪意识,坚守政策底线,稳妥解决了长湖湾等片区开发中的历史遗留问题30余个,进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、执行力、战斗力。
这一年,我们坚守初心、一路为民,越干越有感情。坚持把“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”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,我们将80%以上的财政资金用于改善民生事业,建成了区中医医院、零工市场等一批公共服务“七优享”工程;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,守住安全生产底线,维护社会平安稳定,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(一)经济发展稳步向好。现代工业起势而进。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.4%,工业投资增长66.5%、连续11个月全市第一,工业发展蓄力待发。实施“2+3”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三年行动,五大产业产值超194亿元,占规上工业总产值78.5%。培育“小升规”企业43家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4家。开创电气成功上市,万里扬总部中心、今飞总部中心开工建设,润华机电、师大人家获评市政府质量奖,宝琳科技智能生产线成为国内首台(套)装备,实现零的突破。推进行业数字化改造,实现汽摩配行业数字化全覆盖,“智领服务型制造平台”入选国家级共享制造类示范平台。现代服务业聚势而强。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,举办走进长三角婺城文旅推介会等活动200余场,接待国内游客超370万人次,实现旅游收入53亿元,分别增长20.7%、19.1%,旅游知名度不断提升。持续加大促消费力度,发放汽车、家电、文旅等各类消费券,打造人民广场夜市等夜经济典范,拉动消费超25亿元。高度重视“保交楼、保民生、保稳定”,实施重点房地产项目“一楼一策”,出台人才购房补贴等政策,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达54.1万平方米。现代农业迎势而上。深入实施农业“双强”行动,粮食种植面积突破7万亩、产量达2.6万吨,分别增长7.5%、6.1%,生猪、奶牛全产业链达10亿元级。成功承办全国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现场会。“好乐耕”获评五星省级农事服务中心,婺城区国家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入选国家级示范园、全市唯一,两头乌猪亮相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“土特产”推介会、全省唯一。
(二)“一号工程”落地见效。科技创新点燃新引擎。高标准建设师大创新城,浙师大金华科创园(一期)结顶,浙师大数理医学院、教培中心等标志性项目开工建设,浙江光电子研究院列入省科技创新强基领域重大项目;绿色畜牧农业科技园区列入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创建名单、全市唯一。强化百博入企、科技特派员助企、校企合作“三轮驱动”,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1家、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29家,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累计投资增长61.5%、居全市前列;新引育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8名、入驻企业博士35名、高技能人才3420名。优化环境释放新活力。扎实推进改革攻坚,知识产权服务与培训工作机制,入选全国第一批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优秀案例、全省唯一;新增省级以上改革试点14项,营商环境事项一次性化解率全省第一。出台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方案,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挂牌运行。全省首家快递行业合规中心揭牌。全面承接省32条、市35条等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,助力企业减负降本11.9亿元、惠及经营主体36.7万家次。实现经营主体数突破6.4万户、增长10.7%。深入开展“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”等活动,解决企业难题和诉求1280个。扩大开放拓宽新渠道。组织企业外出参展267家次,达成意向订单超1.2亿美元;依托市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中心,孵化跨境电商企业33家,销售超4830万美元;实际利用外资完成率达105.8%。上华至琅琊公路、G60高速婺城互通、罗洋作业区等建成投用,甬金衢上高速、金衢快速路、乾西作业区、金华铁路枢纽扩容改造等项目加快建设,世界一流强港和交通强省建设工程两次获评省级“五星”,完成年度交通投资55亿元。
(三)大干项目突破争先。项目推进跑出加速度。强力推进“大干项目年”行动,实施政府及国企投资项目186个,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.1%、全市第一。其中,交通水利能源、民间、高新技术投资分别增长96.5%、43.5%、61.5%,结构性指标增速均居全市前三。桐溪水库、凯卓立等十大标志性项目顺利开工,省“千项万亿”、省重点、市重点项目年度投资完成率均超110%,连续4次获评市投资“”激励。招大引强按下快进键。构建“一把手+乡贤+产业链+基金”的全方位招商模式,高规格召开第二届婺城发展大会、全区招商引资大会,精准招引落地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7个、亿元以上内培项目8个,总投资超130亿元。中科芯微、煦达新能源等项目成功落地,镇海燃机、振强实业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,锦凯智塑、承承科技等项目建成投产。要素保障实现新突破。争取上级补助资金29.35亿元,其中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10.45亿元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5208亩,建武高速等项目纳入国家用地保障。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2301亩,完成率127%、全市第一。完成做地“堵点难点”专项行动任务17宗,交地690亩。组建区农投集团,区城投集团被评为AA+等级。(下转2版)(上接1版)
(四)城乡格局系统蝶变。城市面貌大展新颜。全速推进长湖湾、马海地-洞溪等5个1平方公里以上片区开发,累计拆除房屋49.2万平方米,全年投资完成率156.3%、居全市前列。改造提升老旧小区3个。高标准建成北苑社区、浙师大社区等未来社区,八咏楼社区、金奥社区入选引领型未来社区,“金华门户·活力师大”城市新区风貌区获评省级优秀典型案例。成功举办全省“五水共治”工作暨城镇污水管网提升改造现场会,再夺五水共治“大禹鼎银鼎”。扩容改造山下吴水库,优化提升通园溪行洪通道。“千万工程”全域深化。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,实施“千万工程”项目9个,投资完成率129%。安地镇上干口新村、莘畈乡方家村等获评省级和美乡村特色精品村,竹马乡方下店村打造省级未来乡村,安地镇岩头村入选省级美育示范村,长山乡创成省级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乡镇,蒋堂镇获评省级和美乡村示范乡镇,罗店镇、竹马乡共同打造省级共同富裕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带,“梦幻白沙·水墨婺南”县域风貌区获评“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样板区”。文旅融合创新发展。实施浙中文化创意中心、燕语湖等文旅项目22个、完成年度投资17.7亿元,银坑红军活动纪念馆入选省级乡村博物馆,双龙宾馆创建金鼎级文化主题酒店。推动区域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,举办全国钓鱼人运动会、全国电动冲浪板联赛等赛事活动,白沙溪水利风景区入选国家水利风景区,婺州古城历史文化街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。
(五)共同富裕稳步推进。生态共富产业加快发展。全域推进婺里红·共富工坊建设,聚焦“婺城拾珍”特色产业,探索生态共富转化新途径,招引并实施双龙实验室等重大项目7个、总投资30.9亿元。成功申报全省首个林苗一体化改革试点,熊猫猪猪国际牧场获评省生物多样性体验地,白龙桥镇新昌桥村、塔石乡百善村、长山乡卢家村等9个村(社区)入选省级低“零”碳村(社区)试点,实现零的突破。民生事业全面提升。公共服务“七优享”工程两次获评省级“五星”。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顺利通过省级评估。成立婺医公司,区中医医院、区妇保院等项目建设完工,城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功打造全省首家“特殊儿童”照护服务驿站。全年新增城镇就业8118人,“零工市场+”服务体系入选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最佳实践。挂牌成立全省首家残疾人“零工驿站”,残疾人托养中心建成投用。户籍人口基本医保参保率、“金惠保”投保率均居全省前列。黄泥岭双拥社区成功打造为东部战区首家军地共建双拥社区。“三大差距”持续缩小。开展西南山区农民增收三年行动,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达57.3%,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1.8个百分点、居全市前列。“青农飞地”建设运营机制获评省级试点。
(六)亚运协办全域出彩。全面贯彻习总“简约、安全、精彩”的重要指示,以主办姿态扛起协办责任,强化“办好一个会,提升一座城”,统筹推进“城市品质、城市治理、城市文明”三大提升行动。高标准完成亚运火炬传递、赛事通勤道路等重要节点的风貌提升工作,建设20个迎亚运品质提升项目,尖峰大草坪、芙峰公园成为市民网红打卡点,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。构建“一图一清单一网格”工作机制,完成婺城段火炬传递、浙师大东体育场赛事承办、媒体接待服务等各项重大护航任务,全力保障安全、赛事安全、社会安全、网络安全。举办迎亚运系列活动450余场,全面讲好亚运故事、婺城故事,推动城市文明持续提升,获评浙江好人2人、金华好人12人。
(七)社会大局平安稳定。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,全市首创“两房一店”消防安全智能治理平台,生产安全事故起数、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6.7%、25%。全面加强基层应急力量建设,实现乡镇(街道)应急消防管理中心实体化运行全覆盖。聚焦应急产业体系建设,积极推进浙江省应急救援基地项目。打好打赢防汛防台抗旱主动战,完成15座山塘水库除险加固。全力推进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和护航亚运集中攻坚统一行动,全面加强社会治安整体防控。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建立合作机制列入全国试点。弘扬“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”经验,擦亮婺城“老娘舅”品牌,区调委会获评省级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,146件涉稳风险隐患有力化解,平安指数7次进入全省前十,平安区创建实现“十八连冠”,勇夺全省首批二星平安金鼎。
一年来,我们按照党中央和省、市、区委统一部署,高站位高标准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,落实落细“大干竞跑、奋进争先”六大行动。认真抓好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落实。全面推行依法行政,严格规范重大行政决策,依法接受监督,自觉接受政协监督,主动接受监察监督、法律监督、社会监督、监督,认真办理代表建议、政协委员提案。加强府院、府检联动,实现行政诉讼案件量、败诉率分别下降19%、8%。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,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。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,加强政府系统廉政风险防控,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。
同时,双拥活动深入开展,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持续加强,民族宗教、审计、统计、外事、侨务、对台、史志档案、气象、机关事务服务等工作取得新成效,工会、妇女儿童、青少年、老龄、红十字会、慈善、关心下一代、供销等事业取得新进步。
各位代表,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。这是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,是省委省政府、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,是区委带领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,是区、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。在此,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,向代表、政协委员、老领导、老同志、各党派、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,向在婺省市直属单位、驻金部队和官兵,公安干警、消防救援队伍,向金华经济开发区、金华双龙风景旅游区,表示衷心的感谢!
与此同时,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,婺城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: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仍需提高,科技创新短板还需进一步补齐;城市能级有待提升,核心区拉动力仍需加强;共同富裕任重道远,增收手段还不够丰富;除险保安力度需进一步加大,经济金融、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的风险隐患不容忽视;一些政府工作人员突破争先的意识、求新求变的能力还不够强。对此,我们将直面问题、回应关切,采取有力措施,切实加以解决。
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,是实现“十四五”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,是金华迈向再创辉煌新征程的开局之年,也是婺城“大干竞跑、实干争先”之年。202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:高举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,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,深入贯彻习总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调研金华重要指示精神,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、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在坚决扛起“根据实情、发挥优势、扬长补短、再创辉煌”的时代使命中展现婺城担当,坚定不移深入践行“八八战略”,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,统筹推进三个“一号工程”、“十项重大工程”和高质量赶超发展“八大行动”,深入实施“1483”发展战略,以“拼经济”为主题主线,以“大干竞跑、实干争先”为主基调,以“项目提速提质年”行动为主抓手,以“一带七心”为主平台,全力以赴稳增长提质效、打基础利长远、办实事惠民生、除风险保安全,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,以婺城的“稳”“进”“立”为全市、全省大局作出更大贡献。
建议主要预期目标为: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.5%左右,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、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;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%以上;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%以内。
实现上述目标,我们必须进一步保持现有优势、挖掘潜在优势、放大特色优势,干在当下、利于长远,以更实的稳、更快的进、更好的立,闯出高质量发展的婺城赶超之路。关键要做到“”:
坚持把感恩奋进作为最大自觉。切实将习总的殷殷嘱托和深情大爱转化为干事动力,满怀感恩之心、拥戴之情、捍卫之志,以实诚实干实绩做到“总有号令、上级有部署、婺城见行动”。
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最硬道理。发挥中心带动、主城区位、特色产业等“九大优势”,坚定赶超崛起信心,精准对接发展所需、群众所盼、婺城所能,聚焦“创”“改”“开”总路径,锚定“港”“廊”“链”主战场,聚力“一带七心”主平台,统筹推进全区各方面工作全面突破、全面争先。
坚持把创新求变作为最强动力。抢抓数字经济、新能源、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迭代发展新机遇,坚决破除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,变路径依赖为模式创新,不断提升政府改革创新能力。
坚持把闭环管理作为最实举措。建立健全上下贯通、横向联动、层层落实的闭环管理体系,变“问题清单”为“服务清单”、变“督查清单”为“履职清单”、变“责任清单”为“成果清单”,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、见行见效。
政策支撑强引导。全面承接省、市“8+4”政策体系,顶格配套、综合集成区级政策举措,确保实现精准滴灌、直达快享。大力实施抓项目扩投资、稳企业促生产、拓市场稳外贸、强载体促消费、优要素强保障“五大行动”,持续提振市场信心、稳定发展预期。加强金融服务保障,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,全年新增200亿元以上。
项目为王强攻坚。全面掀起“项目提速提质年”行动热潮,新建省“千项万亿”工程项目开工率一季度达100%,申报省重大产业项目2个以上。全年实施省、市、区重点项目150个以上,计划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,投资完成率超100%,带动制造业投资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35%、15%。积极向上争取资源要素,谋划储备专项债项目需求50亿元以上,争取额度超10亿元;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用地保障和能耗单列清单,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000亩以上。
扩大内需强市场。积极开发消费新场景,持续推动古子城、帝壹城、人民广场周边提档升级,迭代打造高品质消费集聚区,重塑商贸商圈新格局;争创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1家。大力发展活动经济,放大文体消费拉动效应,发放汽车、文旅等各类消费券,举办消费促进活动、各类赛事活动50场以上,拉动消费超15亿元。狠抓商贸主体培育,全年新增入库限上商贸企业60家,助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.5%。
做大城市发展平台。更大格局建设未来活力中心,加快推进长湖湾公园、长湖湾城市展示中心、金星街大桥等配套设施建设,开工中石化总部中心、浙中国际网球中心等项目,打造现代城市新地标。更高水平建设未来宜居中心,高质量推进婺州之心、浙中文化创意中心、华龙南街北延等重点项目建设,推动城市功能品质跃升;加快白龙桥镇与婺城经济开发区“镇区融合”,支持婺城经济开发区争创省级高新区、省级现代化交通产业园区。更高标准建设未来时尚中心,以婺州古城游客服务中心、文庙复建等项目为抓手,谋划实施石榴巷街区更新、二七“鱼嘴”及周边区块综合开发项目,联动打造传统历史和现代商业街区。
做强综合交通枢纽。更大手笔建设未来物流中心,高质量完成公铁水联运、港产城融合两个专项规划编制,实施重点交通项目28个,年度计划投资超60亿元,增长10%以上。扎实推进330国道外迁、华龙南街南延等项目前期工作,加快实施乾西作业区二期、金华铁路枢纽扩容改造、金衢快速路、金建高铁、建武高速、甬金衢上高速等重大项目,建成投用金华中宇公铁水综合物流园一期、婺城新区农贸冷链物流中心。
做优外向经济文章。聚力拓展新市场,深化“百团千企拓市场增订单”行动,通过“店开全球”+“品牌出海”,组织100家以上企业出国拓市场,参加广交会、进博会等境内外展会30场以上,实现外贸出口份额占比稳步增长。聚力培育新主体,新增外贸实绩企业25家,持续提升外贸进出口增量。聚力提升新能级,做强城北跨境电商产业园,支持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,培育跨境电商企业30家以上,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增长超10%。
竞跑科创走廊新赛道。更大力度建设未来科创中心,主动融入浙中科创走廊发展格局,全力打造师大创新城,加快推进浙师大金华科创园、浙师大数理医学院、教培中心等标志性项目建设。全面发挥浙江光电子研究院示范引领作用,助力申报浙江省重点实验室、省工程研究中心。加速推进企业科技创新主体“双倍增”计划,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家、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70家。聚力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扬长补短、争先进位,深入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、科技成果转化等新模式新路径,推动创新链、产业链、人才链深度融合。
创树教育强区新优势。深化校地合作,支持浙师大申报国家大学科技园、争创“双一流”大学。加强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深度合作,支持金华八中迁建项目建设。长湖湾实验学校投入使用,新城实验小学开工建设。做好集团化办学、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“后半篇文章”,推动我区基础教育更加优质均衡。继续深化“双减”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等系列改革,争创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、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。
强化人才引育新支撑。深化“领雁来婺”“青年聚婺”“暖心留婺”行动,打造人才集聚“蓄水池”。联动北上广深四大派驻机构、异地招才引智工作站,持续牵引人才、项目“双落地”,新增高层次人才10人、青年博士20人、大学生1万人以上。倾心打造“婺城英才荟”人才沙龙活动品牌,搭建人才互动交流平台。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,围绕区域重点产业,建设产业人才学院、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基地,做好人才住房、子女入学等服务,打造人才服务示范区。
产业平台优化提升。更高能级建设未来智造中心,做强飞扬智能制造平台,争创省级第五批“万亩千亿”新产业平台,打造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高地。深入开展新一轮制造业“腾笼换鸟、凤凰涅槃”攻坚行动,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1700亩,出让工业用地800亩,推动优势资源、优质项目向平台集聚。更大视野建设未来产业中心,支持金华市第五医院(浙江医院分院)迁建项目建设,加快推进生物技术大数据中心等项目,加大生物工程、高端医疗器械等产业项目招引力度,探索打造生命健康“产学研”一体化平台。
产业结构转型提升。完善“2+3”产业“一链一图谱一清单”,开展招大引强“1021”行动,力争全年招引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0个以上,5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2个以上,10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个以上,推动五大产业集群年产值突破220亿元。开展“十链万企”数字化改造攻坚行动,构建以“产业大脑+未来工厂”为引领的新智造体系,创建省级智能工厂(未来工厂)1家、市级智能工厂(数字化车间)8家以上、市级以上研发机构超30家。
产业主体扩容提升。聚力开展“五企培育”攻坚行动,打造企业主体梯次培育链,新增优质“小升规”企业40家、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3家、“品字标”品牌企业5家,牵头制定“浙江制造”标准3项以上,打造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和优质企业。
更大力度推进重点改革。全面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,加快企业综合服务分中心和企业服务驿站建设,打造汽摩配产业、企业中转搬迁、第三方信息调取等“一类事”场景6个以上,省市样板2个以上,擦亮“企有呼、婺必应”政务服务品牌。推进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合作机制试点建设,打造可复制、可推广的行政执法监督“婺城经验”。聚力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、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、企业合规改革等一批重大改革,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。
更暖服务提升助企实效。加快落实中央、省、市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意见,定期召开政银企座谈会,健全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。深入实施“婺商提升工程”“婺商青蓝接力工程”和新生代企业家“双传承”计划,促进民营经济人士高素质成长。深化干部联企驻企精准服务,推动“企呼我应·亲清直通”问题闭环管理机制高质效运行,切实做到“有求必应、无事不扰”。扎实推进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,做好成果转化,助力企业发展。
更实举措优化投资环境。全面落实《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》,健全市场经营主体准入准营机制,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。深入推行“综合查一次”联合执法,建立行政检查定期报告制度。推动信用柔性监管减负提速,实现涉企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监管方式落地全覆盖,争创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先行区。深化企业开办便利化改革、“证照分离”改革,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,力争经营主体数量突破6.9万户,其中企业主体突破2万户。
开展城乡发展共融行动。持续加快长湖湾、马海地-洞溪等五区城市更新,统筹推进乾西、高桥、车头、后陈等安置房项目建设,全年计划完成城市更新投资130亿元,拆除房屋34万平方米。全面深化新时代“千万工程”,扎实开展农房改造、管线序化、村道提升“三大行动”,实现和美乡村覆盖率40%以上,打造省级和美乡村示范乡镇1个,完成安地镇岩头村半岛、罗店镇大岭村和美乡村样板村培育。聚焦生态共美,打好蓝天、碧水、净水、清废保卫战,大气环境质量保持国家二级标准,加快全域幸福河湖建设,推动建设“无废细胞”20个,全面创建无废城市。
开展产业增效共富行动。深化农业“双强”行动,加快双龙实验室、种业创新中心等农业重点项目建设。推进林苗一体化改革省级试点,先行启动G60高速以北区块建设。聚焦乡村“土特产”,做强做优金华两头乌猪、金华茶花等“婺城拾珍”特色农产品,加快熊猫猪猪国际牧场二期建设,发挥婺州举岩人类非遗和箬阳龙珍国家地标等品牌优势,拓宽山区农户增收渠道。加快生态共富产业带建设,积极培育乡村CEO,引进整村运营第三方团队2个以上。新增实施“飞地”抱团项目5个,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60%以上。守牢耕地红线,大力推进“多田套合”,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万亩、绿色农田5000亩。
开展公共服务优质共享行动。高质量办好省、市、区十方面民生实事。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,迭代零工市场,建成社区就业服务站10个,实现区级高质量就业社区(村)占比达30%以上;聚焦青年就业创业,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。做优“婺里康养”品牌,实施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改造提升工程。提升专业化“医育融合”服务,推进托育机构和室外儿童活动场地建设。提升医疗保障水平,加快区中医医院、区妇保院、区康复医院等投入使用,推进区人民医院改扩建。打造群众出行良好路域环境,争创国家“四好农村路”示范县、“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”全国示范县。健全社会救助和慈善体系,迭代“零工驿站”,助力残疾人事业发展,全年人均低保标准达13200元以上。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,全力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1700套(间)以上。
赓续传承婺文化。深入实施“婺风宋韵”六大品牌工程,开展婺学、婺窑、婺剧、婺建、婺风共创行动,建设黄宾虹艺术文化园、雅畈历史文化街区,举办文创活动100场以上。加大白沙文化、北山文化、黄大仙文化等研究力度,做好文物保护利用及考古勘探工作。打造特色红色文化,开发精品旅游线路,建设邵飘萍红色文化教育基地。
深度融合农文旅体产业。深化乡村旅游“五创”行动,做好安脚民宿、十二杉房、南杉温泉等一批旅游示范项目运营,打造“乡村音乐节”文化品牌,力争培育省级乡村文旅运营示范点1个,打造国家级旅游品牌1个,省级旅游品牌3个。办好茶花节、桂花节等系列农业节会。加快体育强区建设,创建浙江省体育现代化区。举办全国钓鱼人运动会、毅行大赛,承办全国电动冲浪板联赛、山水四项公开赛等体育品牌赛事50场以上。
加快打造公共文化新空间。推进浙中文化创意中心等项目建设,打造城市书房、文化驿站等新型文化空间4个以上。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“建管用育”,打造区、镇、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,不断推动优质公共资源服务向乡村延伸。开展“婺图悦读”、“浙里说婺”等活动300场以上,组织非遗活动50场以上。
筑牢安全生产防线。严格落实“三管三必须”要求,进一步健全安委办专班实体化运作机制。聚焦消防、道路交通、建设施工等重点领域和“九小场所”“两房一店”等重点场所,持续强化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,提升执法监管和行刑衔接力度,全力遏重大、降较大、提本质,确保安全生产事故起数、死亡人数实现“双下降”。
夯实社会安全基础。全面完成乡镇(街道)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建设,形成城镇“135应急救援圈”和农村“15分钟救援圈”。深入开展防汛防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,迭代优化“1833”联合指挥体系,科学做好防汛防台工作。加快推进浙江省应急救援基地项目前期工作,全面拓展应急救援、实战演练、人才培训、会展交流等功能,创建应急产业示范基地。
提升基层治理水平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争创省级“枫桥式”司法所1个。深入践行“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”经验与“后陈经验”“龙山经验”,迭代完善“141”基层治理体系。深化“警源、访源、诉源”三源治理,推动从“一元管理”向“多元治理”理念转变,力争“警情、信访、诉讼”总量下降5%以上,行政诉讼败诉率降至4%以下。加大电信网络、金融领域违法犯罪打击力度,依法严打涉黑涉恶、食药环等领域突出违法犯罪,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。
各位代表!新使命呼唤新担当,新征程要有新作为。实现2024年各项目标任务,政府系统要全面提升履职能力,全面提高服务水平,全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。我们必须一以贯之践忠诚。始终牢记嘱托、感恩奋进,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习总重要讲话、重要指示批示精神,以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,诠释忠诚担当,践行初心使命。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政府工作各方面,推动政府系统主题教育常态化、长效化,不断提高判断力、领悟力、执行力。我们必须用心用情解民忧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深入践行“四下基层”,坚持“周半一线”工作法,察民情、纾民困、惠民生、暖民心,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、医疗、养老、托幼等优质公共服务的需要,以看得见的成效回应群众期盼。我们必须依法行政提效能。始终把法治政府建设作为重要任务,严格规范重大行政决策制定和执行。依法接受监督,自觉接受政协监督,主动接受监察监督、法律监督、社会监督、监督,广泛听取各党派、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,以规范促高效、以法治提效能。我们必须心无旁骛促发展。始终坚持整体政府理念,把实干担当作为成事之要,不断提升学习力、研判力、统筹力、创新力、攻坚力,增强担当意识,强化执行落实,真正把难办的事情办成、把能办的事情办好、把该办的事情办出彩。我们必须严之又严守底线。始终扛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,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,把“严”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。持续优化政风,力戒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,保持“亲清”政商关系,加强廉政风险防控,严格审计监督、统计监督和财政监督,营造干净干事、勤廉并重的浓厚氛围。
各位代表!惟有不懈奋斗,方能不负重托。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,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,大干竞跑、实干争先,在竞跑国际枢纽城、奋进都市核心区中展现更大担当、贡献更多力量!